自從擔任正式老師之後,因為學校要求沒有特定原因,一定都要參加校內研習,
所以面對週三下午的教師進修活動,
也就不可能再像實習時,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有興趣、想參加的研習到各校參加了。
而且校內研習,說實在,真正能請到不錯講師來學校演講的機會,一學期頂多三四次,
剩下的研習,即使沒什麼內容或沒什麼興趣,人也得待在那,這時為了不浪費時間,
所以剛開始每次週三下午,我都會先看這個研習主題及講師,
如果不怎麼樣,便會把作業帶去,坐在最後面努力的批改。
不過經過這兩年,到現在我已經不再看研習內容,往往是先抱作業到研習地點,
再看講師講的內容來決定我是否要停下手邊的批改動作。
下午研習,我也是到場才知道講的是關於溝通及情緒管理,
這方面的講題,其實最近幾年都很熱門,演講及書籍都聽過看過不少,
加上這位講師看名字也沒聽過,看他提供的講綱好像也不怎麼樣,便準備埋頭改作業去。
沒想到等他開講後,卻發現他的演講還蠻幽默有趣,頗能吸引人的,
而且他所提出的一些關於我們與人溝通互動時的現象,還蠻有一番道理的。
像是:
*我們很少知道別人要表達的是什麼。
*我們都討厭批評和否定自己的人。
*你的人際關係會變壞,是因為你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別人,損害了別人的自尊心。
*很少人是真的需要建議,很多時候他需要的只是附和。
*如果要自己更快樂,就要放棄自己對別人的支配欲。
*所有的是非對錯,往往只是你站在誰的立場去看誰。
*你愈否定對方,對方愈堅持己見。
*我們常常為無法改變的事情而生氣。
*所謂的"神經病",就是重複同樣的動作,卻期待有不同的結果。
(想想,日常生活中我們還真的常常如此。:P)
*男人除了需要你的信任,更需要你的感激。
當然,他也提供一些在溝通時可以注意或把握的原則:
*良好的溝通最好的方法是"複誦"。
*掌握溝通的技巧-呼應,說"是 對 好 有道理",這樣就對了。
*不要給別人你想要的,而是給他她想要的。
*對於別人的談話內容,如果是你所期待的,說"那很好";
如果不是你期待的,說"那沒關係";
如果你很贊同,說"你說得很有道理";
如果是問題或質疑,說"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遇到任何事情時,都不要先反應情緒。在心裡告訴自己: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原因及目的,並且有助於我。"
*常常說:"謝謝你的尊重,謝謝你的配合。"
"我相信你,你一定做得到。"
祝福大家都可以跟身邊親密的人和週遭相處的人有良好的關係及互動。
走過的一定會留下記憶;失去的一定會留下回憶
(一個小老師的生活點滴記事)
- Oct 04 Wed 2006 20:10
*研習進修--溝通與情緒管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