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到圖書館恰巧翻了遠見的一本過期雜誌,雖然已事隔半年,但這樣的台灣趨勢觀察與調查,我卻還蠻認同的,而裡頭相關的一系列文章報導,亦頗值得去閱讀。
光看封面標題『吃出競爭力 全民打造食尚王國』就覺得有趣,再看刊頭文字裡的最後一句:「不管賣吃的、買吃的、做吃的、寫吃的,全台上下都在瘋食尚。」就讓我邊笑邊忍不住在心中點頭稱是。
「近幾年來,從士林夜市蚵仔煎攤位、永康街冰館,到新竹市城隍廟口前的潤餅捲小鋪、台南市度小月擔仔麵店,再到高雄六合夜市的路邊攤上,從北到南的台灣各大夜市,外國觀光客的蹤跡愈來愈多。根據觀光局的調查,十年來,外國旅客來台台觀光主因,菜餚均名列前茅,且逐年攀升覲光客來台主要旅遊景點排名,以夜市(小吃)為首。」
「吃,已經變成外國觀光客來台最大的吸引力,也快成為台灣的魅力新板塊了。只要看觀光局最新出爐的2006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就可以知道,有超過半數比例的觀光客認為,吸引他們來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菜餚」。台灣的料理,正逐漸取代風光明媚的太魯閣,甚至是故宮博物院裡的翠玉白菜,成為台灣的新「食」力。」
旅遊、美食、品味生活,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流行。光看報紙的版面分配比例及新聞媒體的播報時間長短,就不難看出其變化。尤其大家現在對吃愈來愈重視講究,只要新聞報紙或網路上有人推薦,就必定會吸引大家一窩瘋的前往一探究竟,為了吃而排隊兩小時,已經不是只有買演唱會門票才會出現的場景了!可以說,台灣已經進入「全民瘋狂吃」的現象;吃,成了全民運動。
「台灣的食力,很全民。
它可能藏身在巷子旁的老字號小吃攤裡,或在五星級飯店的主廚食譜上;
它出現在母親拿手的家常料理中,甚至在幾步一家的便利商店展示架。」
簡單的幾句話,卻形容得很貼切。也讓我深深為台灣在吃這方面所展現出的文化及生命力,而感動著。
「不僅上流社視吃為時尚,市井小民更視吃為生活的重要部分,1994年時,外食也只占到家庭食品總支出的二成三,約為1725億新台幣的外食產值。不過,十多年後的今天,全台在外伙食消費金額已達3600餘億元,為1994年的兩倍,相當於兩條台灣高鐵、20條雪山隧道的興建費用。如此龐大的消費金額,也支撐著台灣餐飲產業強大的續航力。」
從遠見進行的「外食人口調查」中可知,此刻的台灣,幾乎是全民瘋食尚,「吃」出新的台灣競爭力。
「今天,台灣的食力,不只觀光局看到、感受到了,台灣各個產業的精英、意見領袖也都明顯看到了。外國觀光客被台灣食力吸引,台灣各個領域的本土企業家,也正前仆後繼投入餐飲業。除了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打造微風「食尚王國」的廖振漢,甚至連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也認為台灣下一個最有機會國際化的品牌就是吃,正努力遊說餐飲業者,跟他一起到全世界打響台灣吃的品牌。但是,要將台灣美食推上國際舞台,還有許多挑戰及瓶頸需要突破。」
遠見雜誌,不僅觀察出現象,更由訪問數位企業家的看法中,期待台灣可以打造出另一種新的國際競爭力。
另外,肯德基總經理韓定國,亦在接受採訪時,提出他對臺灣飲食文化的見解與看法。
「台灣的飲食發展,是「跨時空全方位」的飲食文化。是在一個非常特程殊背景時代下產生的。
非常特殊是指台灣是多移民的國家,混合著多族群。早期有荷蘭人,之後被日本統治,二次大戰後,;: 美國人又深深影響台灣,而過去研多年發展國際貿易時,也受到許多國家影響。另一方面,國民黨來台帶著各族群,這些人也都機自己的文化,帶了一點過來,而飲食又是文化中儿很重要的一部分。不過,多樣性只是基礎,不是過。台灣飲食文化50年來最大的成就是歷經精緻、國際化、個性化。
精緻化,幫古早味去蕪存菁
大陸是有一些名店,但是精緻度,不如台灣。多族群帶來的不同菜色花樣,經過一段漫長精緻過程,至今台灣不只創新,還保有最原始的「古早味」。很多地方的古早味不容易保存,但台灣為何可以?因為不同的飲食文化,在台灣都有一群死忠的支持者,而隨著社會富裕,為了滿足死忠顧客,料理還一直精緻研發。例如街上的燒餅油條店面,沒有以前那麼多,但會不會消失?不會!因為有一群人會讓這個市場存在。
個性化,青菜蘿蔔各撐一片天
台灣現在對於挑選吃,開始尋求清楚的市場區隔,像到85度C跟50嵐、星巴克的客戶族群性就不一樣。這些人之問會不會跨過?會不會比較?也會,但他們各自有擁抱者,這就是一種個性。
台灣飲食,就是有這樣的多樣性,能撐起各種不同的飲食文化,久了就形成一種個性。個性化的飲食模式,讓台灣的飲食更多元。每個人都有一點多樣性,集合起來,就很特別。 」
因為篇幅眾多,所以只從中擷取幾段重點部份,如果你平常也是喜歡吃吃喝喝品嚐美食,歡迎去找來閱讀,從不同角度來解讀臺灣的飲食文化特色,相信會有另一番感受。
-------------------------------------------------------------------------------------------
附帶一提,我非常喜歡閱讀遠見、天下雜誌時,那種每次讀,必定會有幾篇文章會讓人產生心生動容的感受。或許是因為天下遠見一直以來,就一直懷抱著一種理想與使命感,希望透過自身的這個媒體角色,能夠帶給台灣向上的力量。就是這種對臺灣的關心、認同、在乎,這份對臺灣的情與愛,讓我每每內心好像被什麼東西敲擊到般,激起了一種感動。
就像天下雜誌在創刊理念中所言:
每個關鍵時刻,「天下」都以積極、前瞻、放眼天下的態度,
試圖為台灣在世界前進的潮流中找到定位,
為企業因應政經巨變找到出路,
為領導人與中產階級搭起溝通的橋樑,
為台灣追求一個美好而公平的社會。
走過的一定會留下記憶;失去的一定會留下回憶
(一個小老師的生活點滴記事)
- Feb 07 Thu 2008 18:28
*吃出競爭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